1.jpg



  汗衫牛仔褲。粗爽的嗓音和厚實的臂膀。散落的破碎貝殼。淺淺的木頭香與珍珠貝粉的味道。沒有豪華裝潢的小小工作室。陳甫強的個人風格簡明而強烈,爽朗豪邁的他,踏進工作室之後,陳甫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開始從螺鈿工藝的細節與歷史一直講述到老一輩的經驗趣事,他就像一部屬於螺鈿的歷史專書,讓人翻閱不止,意猶未盡。

2.jpg



父輩的精神薪傳
  香港出生的陳甫強,民國38年跟著父親陳志升移居新竹,14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螺鈿(ㄌㄨㄛˊ ㄉㄧㄢˋ )的手藝,「我一開始跟我父親就是做大作品了!」對過去沒有多做矯飾的說明,但是從陳甫強飛揚的神色和驕傲的語氣,可以知道螺鈿曾經的風華絕代,當年陳家的作品是當作國禮,或是展放在士林官邸與中山樓的藝術品。「我們做工的時候還會在木頭的凹槽裡刻上自己名字,貝殼如果幾百年後掉下來就可以看到了!」陳甫強老師哈哈大笑的說著當年調皮的自己,但也看出,他想與螺鈿一起名存百世的願望。



  「我會死,但是我的作品不會,它會一直留在那裡」陳甫強堅定的說著。



3.jpg 80年代之後,新竹木工傢俱產業西進大陸,讓與之共生的螺鈿也隨之沒落,專業師傅從原本的上百人衰落至今,兩岸三地只剩不到五人。父親在三年前辭世,陳甫強在那時決定挺身而出,推廣螺鈿產業。「我不做,就真的沒有人會做了」他秉持著因父親而生的「使命感」,接下傳承的擔子,將上一代的技術、精神與榮耀,努力留在台灣這片土地的記憶裡。
  「很可惜以前父親的東西都沒有留下來,都在外面,賣出去了」對於沒有保存父親的作品感到遺憾的陳甫強,現在努力製作螺鈿作品,希望當作傳家寶留下去,工藝家不屈不撓的精神,陳甫強實踐的透徹,即使面對著螺鈿這個夕陽產業,陳甫強以及所有為了螺鈿在努力著的藝術匠師們,不放棄的精神永遠令人動容。



螺鈿的美學堅持
  陳甫強提高螺鈿產品的藝術層次,讓螺鈿不只是應用品,更是承載了中國精神內涵與美學的藝術品。所有中國藝品都有一種獨有的氣質,那就是溫潤與和諧,而這也是螺鈿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木頭和貝類兩種不同質地的原料,在細緻精巧的做工之後,巧妙的嵌合,互相纏繞與襯托。貝類瑩透的多彩與充滿設計感的圖形結構,一個成功的螺鈿作品,自然而然便散發出雍容華貴的氣勢。

 

4.jpg

 

陳甫強堅持「中國的東西要有中國的樣子」,從他的作品題材與結構來看,陳甫強是個中國味十足的老師父,接受傳統師徒制度洗禮的他,身體裡住著中國的老靈魂。從〈翎頂輝煌〉、〈趙雲救主〉,以及其他一些充滿中國禪意與靈氣的作品中,除了看見陳甫強超凡絕俗的細膩螺鈿手藝,更值得我們賞閱的是那股從中國歷史中承襲而來,渾然天成的氣魄。鐵漢柔情,是陳甫強的作品最佳的註腳;傳統東方的美學與意境,是陳甫強一生的堅持。


  陳甫強傳承的不只是上一代,屬於父親那一輩的技術與精神,更是往上承接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精隨,他的作品從歷史故事、蟲魚鳥獸一直到書法詩詞,中國藝術的經典代表與神韻,在陳甫強的雙手中玩味不盡。 


5.jpg


傳拓的荊棘之道
  一般大眾以及政府對螺鈿的無知,讓陳甫強的推廣之路窒礙難行。「很多人連最基本的都不懂,螺鈿不是雕刻類,是中國工藝品中的漆器類!雕刻只是它12道工序中其中一項」陳甫強略帶失落的說著,「所以說啊,這樣怎麼行?」他嘆氣,「把作品拿出去比賽,評審也不清楚這是什麼」陳甫強無奈的說著沉重的現實。螺鈿本來就屬於耗工費時的高成本工藝品,現在會的師傅更少,成了一種極需保育的「保育類」技術。但是政府的扶植產業從來不是螺鈿,因為成本高,效果不能快速呈現,螺鈿成為強調效率與成果的科層政府的犧牲品。

6.jpg



孤芳自賞的寂寞,是螺鈿這門技藝以及碩果僅存的螺鈿師傅共同的悲涼,「在台灣,做手工藝的地位真的很低」陳甫強一語道出工藝師傅在台灣不受重視、遭遇不平等對待的現況,為了推展螺鈿,陳甫強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政府文化部門之間周旋,卻常常四處碰壁,心灰意冷飽受挫折但是他仍不放棄。
  「我們一定會闖出一番大事業,等著看好了,我們一定會成功,到時我要他們回來求我」年近60的陳甫強在說這段話的時候,眼神閃爍出青春的朝氣與活力。 



陳甫強醉心創作、致力推廣螺鈿工藝.jpg



深耕的教育之路

  新竹,這個昔日的螺鈿重鎮,大家卻對螺鈿一問三不知,陳甫強希望透過教育向下紮根,「至少要知道螺鈿是什麼啊」,他不指望往日的榮景再起,只希望螺鈿這個技藝不要消逝於現實,只存在於歷史。在陳甫強與社區幹事的奔走下,新竹國小今年的課程中,加入了螺鈿的介紹,也在社區活動中心開課教學,隨時歡迎對螺鈿有興趣的人們去參觀、去實作。

「我們現在開課,在培育一些做螺鈿的種子教師,希望可以這樣永續下去」陳甫強憑藉著使命感的支持與信念,更是基於對台灣的愛與責任,即使面對不同的磨難,陳甫強依然不輟不止的在新竹這片土地上耕耘,由他親自播下螺鈿的種子,始終勤奮的灌溉,他殷切的盼望可以喚醒政府與社會對螺鈿的重視,讓灑下的籽兒可以一一開出美麗燦爛的花,收結這些年來奮鬥的果實。   

7.jpg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講的真的就是螺鈿!以前都只有帝王貴族用的起的東西,現在沒有人知道了。」陳甫強將螺鈿的層次上下分離,往上的成為了值得珍藏的逸品;往下的變成貼近人們生活的用品,絞盡腦汁,從名片盒、吊飾、面紙盒、畫框等等,生活中使用到的東西,陳甫強都能讓他成為螺鈿產品。在創新與傳統之間擺盪,荊棘絕路也被陳甫強用超人的使命感闖出一條坎坷的小徑,他必須走下去,因為使命感,仍在推著他往前……。



8.jpg

 


subtitle62.png 
cs1.jpg cs2.jpg
cs3.jpgcs4.jpg
cs5.jpg cs6.jpg
cs7.jpg cs8.jpg
cs9.jpg cs10.jpg
cs11.jpg cs12.jpg




subtitle61.png 
cw5.jpg cw6.jpg
cw3.jpg cw4.jpg

 

1_2_1.jpg






臺灣螺鈿工藝大師 ─ 陳甫強老師 螺鈿教學網站
http://www.cpmah.org.tw/web/2011/c2011e002/index.htm


媒體報導
 【臺灣工藝薪傳錄】傳家寶之螺鈿工藝
 【公共電視】1992年陳志升,陳甫強 金花螺鈿伴月行
 【大紀元】螺鈿大師陳甫強心繫傳承 悲涼中見希望
 【人間褔報】陳甫強出錢出力 傳承螺鈿工藝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貝殼鑲嵌藝術 螺鈿故鄉在新竹 



達人威客採訪編輯 - 高名柔




【達人檔案】螺鈿薪傳大師 陳甫強
千年傳統,螺鈿薪傳大師陳甫強。現年58歲,14歲開始學習螺鈿,在螺鈿領域中為箇中翹楚。希望傳延螺鈿的技術與歷史,設立升甫工坊,更與社區合作推動螺鈿藝術。作品展現很純厚的中國風味,歷史故事、蟲魚花鳥都是他筆下的題材,現在致力於推廣螺鈿,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充滿華麗與別緻的工藝品。     

文章來源:http://progroup.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extra=page%3D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