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出生活的創「藝」

1.jpg



在南港成徳國小舉辦的「區花」─桂花節園遊會活動,邀請到「貼藝達人」
李孟寰(小米)老師,加入文創攤位行列。雖然小米老師的「新移民生活成長營─水晶貼鑽」設置在相當不起眼的側校門,然而她為桂「花」節特別準備的討喜花座,和閃閃惹人愛的Bling Bling水鑽,仍吸引到絡繹不絕的人潮。童心未泯的少女、熟女、主婦、歐巴桑,與男、女孩們逗作伙,使得攤位座無虛席。過程中不乏親子同樂的畫面,大頭小頭交錯,在艷陽下生暉,如同櫛比鱗次的大、小鑽材,像極了一幅色彩、層次豐富的貼藝作品。

1.JPG
圖:當天絡繹不絕、詢問度高的人潮。想體驗貼鑽的人,必須先填表預約。
2-1.JPG

 

2.JPG
圖:這對著親子裝的母女,媽媽平時就喜歡手作。得知此次活動消息,特地從居住地桃園,北上參加。



一身黑色長版T、深色牛仔褲的小米老師,衣服上燙著骷顱頭的亮片圖案,讓人以為身為貼藝老師的她,也是個不折不扣的「鑽片控」。沒想到她卻說:「我其實不喜歡太高調的東西。這件是為了活動應景才穿一下。」在活動結束後的訪談中,更訝異的聽她提及自己,「其實是個很沒耐性的人。」

這就有趣了:為何一個自稱低調、又沒耐性的人,會迷上形象如此「奢華」的手工藝,甚至踏上教學之路呢?小米說當初會接觸到
貼鑽,是因為出社會後找到貼鑽包膜的工作,才開啟的緣份。「其實那些鑽一小顆、一小顆,一直貼真的很需要耐心,但在過程中,有時竟然也能達到一個忘我的境界。」沒耐性的小米,彷彿對貼鑽「沒轍」,心悅臣服的徜徉於其中。她分享自己無論在開心或沮喪都會想玩貼藝,它衍然已然成為了一種靜心方式。


9.jpg

 

3.JPG
圖:拿著花座的即為「貼藝達人」,十分親切的小米老師

 

4.JPG
圖:媽媽耐心的引導小孩,細心的完成一件作品。



親手解放個人的「壓力」與「創造力」


2005年開始研究貼鑽,投入貼鑽包膜工作5年,又從2011年開始教學,至今已經貼了7年的小米,難到「貼」不膩嗎?沒耐性的她,教學熱情又從何而來? 


小米答道:「這與她將「貼鑽」改稱為「貼藝」有關。貼藝在取材上,比起只用水晶鑽、壓克力的「貼鑽」擁有更多可能性。舉凡生活中的各種小物,如飾品、寶石、石頭,甚或現在有人把紙黏土也應用上去。此外,日本更吹來貼布風尚,作品越來越個性化。」小米在上課時也會準備實用性較高的底材,如:memo夾、名片盒、鏡子、筆、相框等,希望將創作樂趣,融入、豐富日常生活,自然不容易膩。

「甚至希望學生可以透過貼藝釋放生活壓力」─這點即是小米教學的原動力。


小米說起她還在門市工作時,店裏來過一位極度吹毛求疵的客人,不斷要求她微調鑽的位置。客人走後,同事問我:不覺得她給妳很大的壓力嗎?我說:「多少會有,但我感覺得出來她很羨慕我。她連接通電話,眼睛也死盯著鑽不放。」我從她的談話中聽出她是醫療從業人員。後來她看著看著,突然對我說:好羨慕妳們會做手工藝及創作的人。我心頭一驚想:比起妳擁有的物質、地位,這沒甚麼好羨慕的阿。我說:「這其實很簡單,妳也做得到!」她說:「我沒有時間。」說也奇怪,在這之後的貼鑽過程,我就沒那麼多壓力了,反而覺得她是在「觀賞」我貼鑽的過程,我實在地感受到她所說的羨慕。

所以雖然我教貼鑽,但背後的期許是希望大家可以藉由貼鑽去創作,在工作疲乏之餘調劑身心,或激盪出多樣性的想法。就像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畫布,不受社會步調主宰,像我一樣從中得到快樂。
許多人不敢嘗試手作是因為覺得自己沒天份,我就會試圖讓他們知道其實有很多小撇步,並沒有想像中困難。比如,我會在課堂中教繪畫的基本技巧,使學生漸漸不再擔心會有自己畫不出來的圖案。以貼藝來說,素材多是現成的,創作時就像拼貼一幅畫,對沒有美術基礎的人來說,不用擔心畫筆使用、調色時的輕重深淺,這些較為複雜的問題,對於想嘗試手作、對藝術有興趣的人是不錯的入門方式。


5.JPG
圖:貼鑽專用膠。小米老師說,也有專門用來貼3C產品、更不易傷到材質的高級專用膠。

 

6.JPG
圖:在南港桂花節上,小米老師用心準備了將當地節氣文化,與貼鑽結合的手作紀念品。



社大教學的推廣教學


促使小米從事教學的契機,始於當時門市老闆要她研發貼鑽產品,在店內還有加盟門市販售。她因此必須時常教導加盟業者,或購買材料包的客人貼鑽技巧。「幾年下來,不斷有人向我反應,我的教學方式很好理解、鼓勵我從事專職教學,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小米笑說自己不適合做商人,不善於利用商業行銷,然在門市販售的工作實際上「在那,人們不在乎你的設計。」而坊間也有貼鑽班的速成教學。「在那,學費較高,經驗分享較少,能了解到的技巧不夠多。」


在社區大學每堂課都會貼一個作品,由簡入深,循序漸進。我希望一般人用較少的學費,都能體會到手作的樂趣。

「貼藝其實不如想像中一個『貼附』動作那麼簡單,隨著素材和底材造型不同,會遇到各種瓶頸。而我最大的優勢即在於:我能知道人們的問題出在哪,以及該如何協助他們。此外我喜歡跟喜歡手作的人分享經驗,不管是技巧、經營還是美學層面。」,
小米微笑說著,若想掌握貼藝技巧,須貼過很多東西。

每個人都是藝術家


談及「教學初衷」,小米先是娓娓道來了一段自己的「求學」故事。就讀復興美工的她,形容當時一位老師發還暑假作業的方式:「首先叫出學生的名字,之後的不同是,他不欣賞的作品會直接丟到地上,給同學自己撿;他欣賞的,就雙手拿給你。」小米從中得到震撼教育,她說:許多老師技藝高超、精通理論,卻不懂得欣賞學生的優點。更讓我不解的是,大家讀的明明是設計,很會臨摹的學生反而更受老師青睞,較有創造力的同學卻得不到鼓勵。因此,許多自認「畫」得沒別人好的同學,就放棄努力了。

「當時我就發願,只要自己有機會,就要鼓勵身邊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擁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享受創作。」小米說:「可能人們認為,會畫畫才是藝術家。但我覺得,每個人活著都是藝術家。要怎麼去生活就是一門藝術。你
人生畫布上會充滿個人的想法及經驗色彩。但往往,人總會被大環境所制約,而我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才會想要教別人。」

「我常覺得旁邊有個人被困住了!想告訴他:這邊有個東西很快樂的!不用把自己活那麼侷限!」說這段話的小米,真誠得可愛。


7.jpg
圖:陽光收斂的午後,貼鑽熱卻持續延燒。除了桂花節的主攤位,後來還「辦桌」似的加開三席。

 

8.jpg
圖:老師中正社大的學生,她爽朗的分享其學習心得:「生活處處能貼藝!」



米小姐貼藝手作教室 負責人-李孟寰老師

簡介:
過去是平面設計出身,2005開始進入貼鑽這塊領域,在實體門市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並研發過一系列的貼鑽商品供加盟主販售;2010成立了米小姐貼藝手作教室,指導對貼鑽有興趣及想要創業的人;2011開始於社區大學、公家機關、私人機構...等單位做教學,從小朋友到大朋友的課程都能規劃設計,希望大家能藉由創意貼鑽來學會享受創作的樂趣。


達人威客採訪編輯 - 韓經淳
 
文章來源:http://progroup.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9&extra=page%3D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