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50065nww6g55kz9sy85.jpg 



手中紋路,關於陶的過去和現在
捧著親手捏塑的陶杯,一邊看著學員們製作水瓶、指點把手的作法,潘奕涵老師娓娓道來她對陶藝的看法與教學觀念。

「陶製品是一種對環境及人體無汙染的東西,裝飾性與飲食文化也有相關,推廣實用的生活美學,讓現代社會壓力大的人們藉著捏陶平衡身心就是我的工作。」


0734049h2eyz6k8s0v0s00.jpg 
老師工作室一景,小小空間裡,一件件手工製作的陶器映出溫暖的色澤。
 
154626t1tubn11juczbdhh.jpg 
1619368vqfff01vdrh1ffg.jpg 
每一件陶製品都蘊涵手作的溫度,從細微處就可以看見最平實的生活美學。



160128oykobq1lxoxwrywo.jpg 
教學一年多,與過去自己在台北藝術大學陶藝社聽課的模式不同,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社會人士,她需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例如對年長的退休婦女上課就必須細分步驟、更具體明瞭地讓學員記得製作流程;在小學上課的心態則要轉換成引導孩童對藝術的學習熱忱、並且培養動手作的耐心與訓練肌肉。因為並非每個人都像北藝大的同學有美術背景,上社區課程不能只給提示,而要根據每個學員的狀況適時加入技巧性及裝飾性的建議。

160759qh14w17wqqrc712h.jpg 

潘奕涵另外發現,由於每個學員的學習目標和態度不一,有時會遇到溝通上的困難,當然也發生過許多趣事。

每期課程大約每周一次為期兩個月,從講解、捏陶、素燒、上釉、高溫燒到最後修飾,許多技術性的細節需要專業的老師指點,然而有些學員抱著速成心態要求老師幫忙做完、也有完全不想要老師意見者,她或而溝通或而靜待燒完的作品自己顯露不聽專業建議的後果,面對個性迥異的學員隨機應變。偶有頗具藝術天分的學員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相當富巧思或具規模的作品,她從中獲得許多教學樂趣和成就感。

【潘奕涵老師帶領
學員製作陶器】
154652qcfj0s9jx0580xuu.jpg 
這次來學
陶藝的是一對感情很好的姐妹。

154658ipi5ax4osi4114hp.jpg 
15595435a03lyvj93oaqji.jpg
需要準備的材料。

1547075nfu83lfg3n3dptl.jpg
首先將棉布攤開,平鋪於桌面。

1546214vmozpapyi2pipiz.jpg
取出陶土,用手揉捏直到陶土變得柔軟,方便塑形。

155911pipb3g2zfqv6jiv2.jpg 
過程中若陶土硬化,可以灑水維持陶土的濕度。


15462470068xz8vzsf8hfh.jpg
將陶土平放於桌面,用桿麵棍桿成片狀。


160429qwqe7gmcrjzcjhzy.jpg 

在陶土兩側放置的木條,可以維持陶片擀出來的的厚度和形狀。
154730ge65gzqx5xe3qac5.jpg 
用刀沿著木條
切割,可以得到一片邊緣整齊的長方型陶片。

160811d199fu8rss1981f7.jpg 
取出事先準備好的圓形中空紙捲,將陶片沿紙捲的邊緣平貼。

160808iwqmjmkkqki1kji4.jpg 
160558ase6szyesffe97ww.jpg 
剩餘的陶土經過切割,搖身一變成為容器的把手。

073027thbh7h7775450aze.jpg 
用陶土加水拌成泥漿狀,可以作為接合處的天然黏著劑。

16165964c2r6r0s7q2qk7u.jpg 
將圓弧狀的陶土片直立在另一塊陶土上,延邊緣切割,底座就完成了。

0726298vpsrcggcvvnvc1x.jpg 
把塑形用的紙圈從陶板中抽出,用刮刀修整容器邊緣,
用剩餘的陶土切割、裝飾之後做成把手,以泥漿水黏貼在容器上。


160432k9lj0vlqpljjz7lj.jpg 
為容器做一些專屬於自己的裝飾。

160549xsk8f80z5v00t52v.jpg
最後用陶土捏製壺嘴,茶壺就算完成一半囉。

162006h1f9kzw49pmmnmew.jpg 

溪山國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總共約三十人的規模對於老師是一大挑戰,尤其年紀較小的孩子精力充沛難定下心,潘奕涵便以高年級照顧低年級的分組模式進行課程、並預留課後收拾的時間;西湖市場二樓的工作室空間不大,平均上課人數約二到四人的小班制老師可以針對個別學員多提供操作上的提示。

南勢角班通常是六位左右平均年齡六十歲的退休太太,除了老師講解外學員們互相提供建議,上課同時還可以連絡感情。在不同環境上課各有優缺點,
潘奕涵總是盡力讓每個學員都有收穫,但重要前提、同時也是老師的希望:學員可以融入整期課程,不要中斷或一遇到困難便放棄不來。

間課餘時間或週末晚上,潘奕涵常會到和別人分租的工作室進行創作,在那裡只有她和陶土,可以靜下來思考創作、想想自己,希望過幾年累積夠多經驗及作品後有機會能辦展覽,以另一種管道向世人分享陶藝之美。潘奕涵期許自己能夠日新又新,在沒有框架的思維下擴展陶藝的想像。而現在?現在老師要趕快著手準備下一堂課程了,還有可愛的學生等著學習陶藝呢。
161020fp1lwp3z15pw3160.jpg 



潘奕涵老師 奕家陶坊創辦人
21044581azzwjeaihk21uq.jpg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97、98學年度陶瓷研究社社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第24屆系展雕塑組第二名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第24屆系展系展獎首獎  
台北藝術大學國際陶瓷轉寫活動舉辦人
奕家陶防陶藝老師
南山放生寺陶藝社團老師
台北市士林區溪山國小藝術行政教師


達人威客採訪編輯 - 卜暉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