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學報導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83275743-1-126.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無比精采 蘭嶼大船下水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引失憶天使找回繽紛羽翼 女畫家陳姿蓉與趙嗣強教授

姿蓉生活照 001.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光緣美術館 天使與守護者 陳永漢、陳姿蓉油畫聯展
(陳姿蓉作品介紹與趟嗣強教授專訪)

2009年時,趙嗣強教授就曾在佛光緣美術館為姿蓉舉辦過個展,陳永漢先生與妻子宋美齡女士出席了當天教授的演講,隔日就與趙嗣強教授聯絡,並親自到工作室欣賞陳姿蓉作畫的過程以及她的畫作,兩人也因此成為熱愛藝術的收藏家。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一家人的學員與美惠老師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奶奶過世,來不及看他成家立業的遺憾,讓一個愛玩、愛賭氣的遊子開始學著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甚至還有半年完全沒有休假地拼命工作,他就是想要什麼事情都用心認真的去做,因為他相信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先選擇放棄,才會做不到、才不能成為最好的人。

1.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折氣球在一般民眾的眼裡大部分都是魔術師的小把戲,或是遊樂園區吸引小朋友的小贈品,但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是如何躍上國際舞台?甚至在世界各國還特地為它折氣球舉辦比賽?陳奕偉老師說,看過他的作品之後,就不會有人再發出這個疑問,「只要看得到的東西,我就折的出來!」

宣傳照 (2).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有生命、會凋謝,請珍惜有緣人

情人節檔次總是花店忙碌的時候,繽紛的各色花束,承載每對戀人的浪漫,萬利花店店長林清鈺說,花是上帝給人最好的禮物,也是每個節日裡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花有生命、會凋謝,提醒人們該好好珍惜身邊得來不易的情感,也如同林清鈺與鄭秀瑋一路走來,他們從沒忘記,是顧客的肯定讓他們辛苦有了代價,也是這樣感恩的心,讓鄭秀瑋老師希望創做出更多組花,給客人們多元化的選擇。

SAM_9273.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典雅情人節花束款(一)

組圖說明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蝴蝶蘭情人節花束款(二)
組圖說明

1.準備工具


SAM_9446.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老師自選蘭花作品
小巧思讓簡約蘭花作品大不同


組圖說明


1.        準備工具

tech13.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人愛不釋手的琉璃藝術

「琉璃」,有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春秋戰國,越國上大夫「范蠡」,將偶得的一塊奇石稱之為"蠡",送給了情人「西施」作為定情之物。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所敗,亡國之下的一對戀人至此,男為奴、女將成為吳王的嫔妃。西施在與范蠡生離別時,流下相傳的「西施淚」融進那塊奇石"蠡"裏,"流蠡"即成了一段絶美的故事。

人們對「琉璃」總是充滿無限遐想。像唐朝詩人韋應物即作了一首五絶: "咏琉璃" 《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玉。象筵看不見,堪將對玉人。》

在唐朝,琉璃,已大量的使用於建築上。「琉璃瓦」一詞大家應該不陌生。

詩人杜甫的「越王樓歌」:《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其中 "碧瓦",道出了琉璃美麗色澤在建築上的體現。

而有別於古代琉璃藝術,現今琉璃工藝,多溶合了多項工藝鑄造而成。打破了我們對琉璃藝術的印象,也讓琉璃藝術更加的平民與普及化。

所以當琉璃藝術遇上了金屬工藝,即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融合觸感與無限的想像空間。

a1.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22257owm50503w0go8vt.jpg 



一般人對蠟筆的印象多是孩童塗鴉的工具,人稱「蠟筆王」的王建民,獨創新媒材「板雕蠟彩」,賦予蠟筆畫不同的想像和發展。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份的人們第一次接觸畫畫,就是從蠟筆畫開始,在物質缺乏的年代,蠟筆畫由於經濟實惠,簡單實用,在美術教育上還頗受重視,可惜沒有專人深入研究探討蠟筆畫的技巧與畫法,大家對蠟筆畫的印象總是停留在幼兒塗鴉的工具上,加上科技發達,廠商逐漸發明出各式各樣的彩色筆,取代了蠟筆,曾幾何時蠟筆畫逐漸式微了,也不再受到重視,始終無法在藝術上成為主流,自然沒有人會對蠟筆畫有任何興趣。

在偶然的機緣下,王建民老師啟動了對蠟筆畫的熱情,一頭栽進蠟筆繪畫的創作領域裡,不斷的創新技巧與不斷的創作,逐漸將蠟筆藝術重新開創出一番局面,顛覆一般人對蠟筆畫的傳統觀念與印象,當不起眼的蠟筆在蠟筆王創新技巧的詮釋下,有了全新的突破與發展,並重新賦予蠟筆全新的藝術價值。


[關於蠟筆技法]
蠟筆是一種便宜又容易取得的繪畫顏料,攜帶方便,使用輕巧,色彩豐富,最容易上手,最適合一般大眾使用,隨時隨地都可以拿來做畫,只要用對方法與技巧,畫出來的色感絕對不亞於油畫、水彩等繪畫顏料,再者,蠟筆畫不需準備水或調和油等輔助工具,也不需借重一大堆的筆刷和畫筆,蠟筆畫僅需借重雙手和十指的靈巧運作,諸如暈染、厚塗、平塗、筆觸、肌理等各種表現方式,蠟筆畫都能做到,甚至還有其他顏料所不及之處。

王建民老師專研蠟筆畫多年心得,創出許多蠟筆新技法,除了基本的技巧外,相當大部份著重在手指的應用,人類從哇哇落地開始的那一天,對外界任何事都存在著好奇心理,他們用什麼來探索這個新世界呢?眼睛、耳朵、還有就是一雙靈巧的雙手,王建民老師相信經由繪畫可以讓一個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觀察的能力,釋放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繪畫過程中藉由接觸畫材一併訓練了更多手指動作,手指在不斷的接觸與磨擦下,腦部的發展同時受到刺激影響,手與腦協調成長並進,激發小朋友無限的創意,對兒童的成長及基礎美術教育具有相當大的啟發作用,蠟筆的魅力盡在其中。應用王建民老師所教授的蠟筆新技巧,蠟筆畫也可以有油畫的效果,其特殊的風格甚至更甚於油畫,不管是新手或老手,經由蠟筆王的指導,研習完六週的課程後,人人都可輕易上手成為生活藝術家。


王建民老師開設的板雕蠟彩課程內容:
week 1 教學影片—拋棄舊觀念,通盤了解全新的蠟筆技法 
從影片介紹中了解如何運用蠟筆作畫,並從簡單的示範與操作迅速吸收蠟筆作畫的技巧。 

week 2 色塊平塗及多層次上色法 
從花卉畫法的練習,運用雕刻劃分區塊,獨立在區塊中平塗著色,並以疊色技巧做出多層次效果,重新認識蠟筆畫。 

week 3 肌理及細紋特效技法 
蠟筆不僅可以混色,還可利用其厚度,製造出肌理及細紋效果,創作出細緻的繪畫效果,從鳥類的繪畫練習,進行特別的創作。 

week4 運用留白來產生物體光澤的表現 
從甲殼類的昆蟲習作中,保留白色蠟筆的亮度,增加黑色蠟筆的暗度,製作出立體細膩的光影效果。 

week 5 混色法及暈色技法 
利用混色及暈色技巧可以讓色與色之間產生無接縫的漸層效果,運用在背景及物體底色上,製造出顏色柔化及朦朧的變化效果。 

week 6 綜合技法交錯運用練習 
運用基礎蠟筆入門技巧,進入蠟筆創作的園地,交出漂亮完整的蠟筆畫作品。



王建民老師示範板雕蠟彩金龜子繪畫步驟

1.先用白色打底 2.上色─由淺至深(先上黃色)
DSC01994.JPG DSC01995.JPG
3.上色─由淺至深(再上綠色) 4.用手指推揉疊色
DSC01999.JPG DSC02001.JPG
5.畫上深綠,加強龜殼顏色較深的部份 6.用手指將深綠色推揉開
DSC02004.JPG DSC02006.JPG


7.將深綠色直接沾在指腹
DSC02010.JPG 

8.手指重複塗抹深綠色加強龜殼紋路
DSC02012.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面上處處可見琳瑯滿目、包裝精美的香皂,消費者往往不知該如何挑選,更擔心裡面的成分會傷害肌膚。不過,其實這種與身體第一線接觸的清潔用品,你也可以自己動手做!

001.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羊毛氈是纖維藝術的一種,作法可分為針氈及濕氈。針氈是利用戳針將羊毛塑型,作品多半是飾品及玩具;濕氈則是透過溫水加壓、搓揉,使羊毛氈化,作品也以提袋等大型創作為主。因為日本對於手工藝的熱愛,故將其發揚光大,而台灣深受日本影響,近年來也慢慢引進羊毛氈,變成了一項很夯的手工藝。一般人會覺得手工藝很困難,需要相當大的技巧而望之卻步,然而羊毛氈非常容易上手,就算是初學者也可在一堂課的時間內完成一個獨立的作品。

快樂的沒有壓力的,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手工藝
這是何曉琪老師心中的羊毛氈。

瑪琪羊毛氈工坊-何曉琪老師.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姿蓉的作品-大嘴鳥系列

姿蓉因為與他人有溝通上的困難,所以特別喜歡動物,在她的畫中時常可見鳥、猴子、小狗、小貓……許多小動物,從她畫的幾張「大嘴鳥」,可以看出姿蓉在趙嗣強教授的教導下,一步一步的展現出自己過人的創作能量與天賦。

一、具象
在趙嗣強教授帶領陳姿蓉以手觸摸樹皮之後,姿蓉在此幅作品中不但畫出維妙維肖的大嘴鳥,更精準描繪出樹枝的紋理、顏色、明暗,也讓趙教授燃起教育姿蓉的信心。而這幅作品僅停留在「單一具象」,雖然已經大大超越一般人的水準,但趙教授希望姿蓉有更大的突破。

圖片1.jpg 


二、具象組合、三角構圖
趙教授開始訓練陳姿蓉,也讓她在更大的畫布上作畫,此幅作品的大小可是比前一幅單隻大嘴鳥大上好幾倍,一般人突然要畫出這麼大的作品,可能會感到手足無措,因此趙教授從構圖開始指導姿蓉。
姿蓉運用三角構圖,左邊的幾隻大嘴鳥呈現正三角,製造出前景、中景、遠景,
右邊就運用一個倒三角構圖

圖片2.jpg 

大嘴鳥構圖解釋1.jpg 
倒三角在人的心理狀態來說,代表著不穩定,因此向右傾斜

大嘴鳥構圖解釋2.jpg 
右傾的倒三角又因為大嘴鳥的鳥喙指引,形成了一個循環圓形構圖

大嘴鳥構圖解釋3.jpg 

在這個圓形構圖中,又形成前景、中景、遠景。而在不斷循環的圓形構圖之下,帶給人一種和樂融融之感,當站在另一個樹梢頭,望向群鳥棲息的樹枝,光線從枝葉間打入,看見大嘴鳥們開心的聊天、玩樂,姿蓉透過畫筆,表現出一個快樂的大同世界,傳達出心裡的感受,趙教授說,這才是有內容的作品。


三、具象意象綜合
不過趙嗣強教授告訴姿蓉,他不希望看到作品只是「鳥、樹、樹葉」這樣具象呈現,過於疲乏,缺乏創意,於是姿蓉便在下面一幅作品裡,讓棕梠樹開出扶桑花,這樣不可能的組合,才是突破,更傳達出一股春天具有生命力、溫暖和樂的熱帶氣息

 圖片3.jpg 
到這裡,已經能看出姿蓉的突破與改變,接著趙嗣強教授進一步要姿容「打破」


四、半意象
背景的藍色天空出現,同時可見片片樹葉,光線打在土地與樹枝上,形成顏色的改變,可看到鳥、樹枝、樹葉、天空,但又不是純粹將所見的畫面具象畫出,而是用顏色、區塊來傳達心中的感受

圖片4.jpg 

五、隨「心」體會
接下來已經不見具體的樹葉、天空,不同的觀者,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季節,有溫暖也有寒冷,隨自己的「心」去體會作品

圖片5.jpg 



六、打破再融合
到最後,姿蓉徹底「打破」,漩渦是大嘴鳥的眼睛,隱約可以看到鳥喙和鳥的形狀,他們是否站在樹梢上?是不是在聊天?……完全由觀畫者自己想像,但在大嘴鳥的身上的不同色塊,已經代表了樹葉、樹枝、天空與光線,將所有的「形」打破,又融合,讓人們去思考,用心體會自己究竟在畫中看見什麼。

圖片6.jpg 

在趙嗣強教授的指導下,姿蓉不但展現了自己讓人驚嘆的作畫天賦,甚至能畫出有塞尚、畢卡索這樣的大師風采的精彩作品。

作品全圖s.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破」傳統的台灣紗網刺繡家

說到「刺繡」,你會想到甚麼? 

對刺繡稍有涉獵的人,除了中國四大明繡,也許還聽過由其中「蘇繡」衍生出的「亂針刺繡」,因其作品能產生油畫般意境,故又別名「繪繡」。二十世紀,亂針刺繡再度被翻玩出新技法─即2012年被文化部正名的「台灣紗網刺繡」。

問及「台灣紗網刺繡家」第一人─黃莉莉老師,當初怎麼會有如此推陳出新的「創」舉。她說:「當初覺得自己用原本的底材「布」繡,揮灑不開。多方嘗試之下,才終於找到紗網這個合意之選。」莉莉老師像生物家發現新物種般,雀躍地介紹著這個素材的特性:「紗網的灰階不但不會影響各別色彩的呈現,還能將整體顏色巧妙融和,使刺繡像浮雕般,擁有立體感。且同件作品會隨著光影的角度不同,而擁有萬種風情。這其中牽涉到許多很現代的觀念‧‧‧。紗網刺繡,比起原始的亂針刺繡在創作上更揮灑、更自由。原因在紗網可以「破」很多東西。它一個洞、一個洞,格子會使線條走偏,破掉你原本的思維,所以它很難,也很簡單;換句話說,你想要的圖文可能沒有剛好的格線,所以紗網是限制也是解放。」看著「聽眾」一臉茫然的神色,莉莉老師笑說:「儘管看過再多紗網刺繡作品,還是很需要「體驗」,才能意會其難以言傳之處。」

老師作品1.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捏塑出獨樹一幟的黃氏浪漫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貼」出生活的創「藝」

1.jpg

Y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